什麼是 Making Thinking Visible (讓思考可視化) ?
「學習是思考的結果 (Learning is a consequence of thinking)。」
~ Ron Ritchhart (哈佛 Project Zero 資深研究員)
我們該如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學習如何學習,實現自主學習的理想?
我們又該如何在學校創造適合的教學條件和體驗,讓學習變得有意義?
Making Thinking Visible (MTV) (讓思考可視化) 由哈佛大學教育學院的研究中心 Project Zero 所創立。它既是一套教學方法,同時也是教學目標。MTV 透過 思考慣性培養法 (Thinking Routines) (也稱為「思考歷程」)、發問 (questioning)、聆聽 (listening)、文檔紀錄 (documentation) 的持續且有機結合,能夠更有效展現個人以致群體的學習,長遠培養學生的思考稟性 (thinking disposition),讓學習變得深遠持久。
作為 MTV 的核心,思考慣性培養法 (Thinking Routines) (也稱為「思考歷程」)是一套思維工具或框架。它們之所以被稱為 「慣性 」,是因為透過持續、常規化地發展不同的思考模式,學生的思考能力 (ability)、敏感度 (sensitivity) 以及動機 (inclination) 也會隨之而來增加。
在課堂中訂立「慣例」,並不是什麼新鮮的事情。例如請學生在課堂開始之前鞠躬喊「老師早晨」、訂立如何提交功課的方式等,都是希望他們能夠習以為常,建立相對應的技能和態度。同樣地,如果老師能夠注意 (notice)、描述 (describe) 甚至恆常化(routinize) 某些思考方式,它們也將融入學生的日常思考與學習當中。
在香港推廣 Making Thinking Visible (讓思考可視化) 有什麼效果呢?
在 2020至23 年間,香港非牟利組織 CATALYST Education Lab 與 Project Zero 團隊在香港 11間中學開展 Envisioning Innovation in Education「構想教育創新」項目。所有參與老師在接觸並運用 MTV 之後,都認為它能夠有效改善與學生甚至同工之間的教學體驗。以下擇錄了參與老師提到的一些常見教學疑問與挑戰,以及 MTV 能夠發揮的六大功效 (6 Powers of Making Thinking Visible):